太極拳原理就是:“由人(太極)以剛柔(兩儀)兩種勁路,用打八方(八卦)的手和跳踏五位(五行)的足來完成的一系挒動作,在格鬥中必須由五行、八卦來指示,八種勁法與先天八卦圖相對應,各屬基性,五種步法與五行相對應,各適其理,並遵循陰陽、五行八卦(太極圖)原則。歸納起來講就是:胸懷太極、手按八卦、足踏五行”。由此可見,太極十三勢不是一些固定的動作和指式,而是一些技擊的法則,勁力的性質和用勁的方法,筒稱技法。

為什麼太極拳室外練習比室內好:

太極拳練習講究週圍自然環境元素和物場,不在大風大霧和大雨中練拳,也不在空氣混濁和噪音大的地方練習太極拳。 在五行元素俱全,天、地、人空間環境俱佳的地方練習。能上采天上三寶—日月星,下采地上三寶—水火風,中采人和—精氣神。由此可見,室外練拳不但出功夫快,還可以回歸自然上采日月精華,中采人氣和貴,下采地氣靈隱。可謂太極真功妙無窮,陰陽開合松靜空。徹地通天無阻礙,週身穴脈一齊通。僵力除去內功來,百病萬邪盡被攻。

 

 

 太極拳說十要

 一.虛靈頂勁。頂勁者,頭容正直,神貫于頂也,用力則項強,氣血不能流通。須有虛靈自然之意,沒有虛靈頂勁,則精神不能提起也。

二.含胸撥背。含胸者,胸略內涵,使氣況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則氣涌胸際,上重下輕,腳根易於浮起;撥背者,氣貼于背也,能含胸則自撥背,能撥背則能力由脊發,所向 也。

三.松腰。腰為一生之主宰,能松腰然後兩腳有力,下盤穩固,虛實變化皆由腰轉動,故曰;命意源頭在腰際。有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也。

四.分虛實。太極拳朮以分虛實為 義。如全身皆坐于右腿,則右腿為實,左腿為虛;全身皆坐於左腿,則左腿為實,右腿為虛。虛實能分,而後轉動輕靈,毫無費力。如不能分,則歲重滯,自立不穩,而易為人所牽動。

五.沉肩墜肘。沉肩者,肩鬆開下垂也。若不能松垂,兩肩端起,則氣隨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墜肘者,肘往下松垂之意。肘若懸起,則肩不能沉,放人不遠,近於外家之斷勁矣。

六.用意不用力。太極論談,此全是用意不用內力。練習太極拳全身鬆開,不使有分毫之拙勁,以留滯于觔骨血脈之間以自縛束。然後能輕靈變化旋轉自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長力?蓋人身之有經絡,經絡不閉而通,如渾身僵勁充滿經絡,氣血停滯,轉不靈,牽一發而全身動矣。若不用力而用意,如是氣血流注,日日貫輸,周流全身,無時停滯,久久練習,則得真正內勁,即太極論中所云:極柔軟然後能堅則也。太極功夫純熟之人,臂膊如棉裹鐵,分量極沉。練外家拳者,用力則顯,有力不用力時,則甚輕浮。可見其力乃外勁浮面之勁也,外家之力,最易引動,不足尚也。

七.上下相隨。上下相隨,即太極論中所云,其根在腳,發于腿, 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也。手動、腰動、腳動,眼神亦隨之而動,方可謂之上下相隨。

八.內外相合。太極所練在神,故云:神為主帥,身為軀杆,精神能提起,自然舉動輕靈,架子不外虛實開合,所謂合者,不但手腳合,心意亦與之俱合。能內外合為一氣,則渾然無間矣。

九.相連不斷。外家拳朮,其勁乃後天之拙勁,故有起有止,有續有斷,舊力己盡,新力未生,此時最易為人所乘。太極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終,綿綿不斷,周而復始,循環無窮。原論所謂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又日:運動如抽絲,皆言其貫穿一氣矣。

十.動中求靜。外家拳朮,凡跳腳為能,用盡氣力,故練習之後,無不喘氣者。太極拳以靜制動,雖動猶靜,故練架子,愈漫愈好,漫則呼吸深長,氣沉丹田,自無血脈噴漲之弊。

太極拳與內氣的形成:   太極拳在肢體上的統一和精神上的統一。精神上的統一還包括與外界的聯繫。而只有達到神,形,意,氣,力的高度協調統一,才能避免單雙重與着相之弊。 保持全身均整,使之毫不偏倚。凡有些微不平衡即為着相,力亦破體也......

 太極文化體系中的楊氏嫡傳太極拳  

        嫡傳楊氏太極拳練到深處其妙無窮,並不把動作是否漂亮,是否有難度當成練拳的標準,而是主張以松穩慢勻、鬆散透空、松空圓滿、松撐懸浮、松淨化定的內在精神境界的高度和諧為使命。

松穩慢勻:松,就是從神態到動作都不能緊張;穩,就是從精神到體態都要保持平衡;慢,就是動作緩慢;勻,就是動作、姿勢、呼吸都均勻。

鬆散透空:散是均勻的散開、混化,意識帶動內外之氣均勻的佈滿虛空;透,身體的通透度要好,沒有僵直、凹凸、阻礙之處;空,是真正的身心通達。

松空圓滿:空了之後才能圓、才能流通;然後,能量才能充滿,生機才能顯現。

松撐懸浮:意松后撐開空間,用內氣充填並上下貫通一體,調腳手不丟,手丟腰肘合,渾身不挂力,氣機來時能量生。搭手渾身漂浮力,如波濤水面蕩小舟。

松淨化定:化是混化、混融、交流、融匯之意;淨是內心裡沒有想不開的問題,寧靜祥和;定是中正,中定、中空,作用是調濟陰陽使之歸於平和、平衡。

以上五個途徑,是修學太極向更高層次發展的必由之路。

如何拿捏太極拳   

        用力不對,不用力不對,綿而有剛對。 丟不對,頂不對,不丟不頂對。沾不對。不沾不對,不即不離對。浮不對,重不對,輕靈松沉對。膽大不對,膽小不對,膽要壯而心要細對。打人不對,不打人不對,將敵制心服對。

視頻05

太極勁力訓練

視頻06

指掌勁力訓練

視頻07

太極拳對練表演套路

太極拳入門后
一般來説,練功分有為、無為和無不為三階段。有為就是指有目的地去做。無為就是在有目的去做時進入無目的、無思維、無意識的狀態。無不為就是無所不為,也就是説,可隨時隨地進出不同的空間軌道,或者説不同的世界。以上只是粗略的分法,在有為和無為中又各有不同的層次。 

嫡傳楊氏太極拳的“五逢一發”

  • 逢轉必沉:向左轉沉左胯,向右轉沉右胯,邊沉邊轉邊外撐,要貫穿始終。
  • 逢沉必領:只要是沉,必有上下的對拉拔長,上下有了,前後開,前後有了左右找,自己的身體始終是個圓球,走的也是由內而外的掤勁。所以有沉就有領,領起來再找前後和左右。沒有領,找到左右也沒用。
  • 逢起必落:兩腿在虛實轉換中,一條腿起,另一條腿必落,不是腳的起落,而是胯的感覺。怎麼找,就是要端平兩胯。比如雲手,一條腿起的時候,另一條腿的胯根要下沉。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保証身高沒有起伏,身高不起伏,胯才能守住,不然起落之間容易漂浮。逢起必落就是在起落之間找平衡和穩定。
  • 逢定必合:是指在所有的定勢快到位的時候,要向下松沉合胯,同時肩胯相合。肩一松,尾閭一收,就感覺有東西把丹田充實滿了。身體重量松沉下去要到兩腳腳跟,不要到腳掌,任何動作都是如此。
  • 逢合必整:氣斂入骨,全身無絲毫散亂之力,全身整如球。
  • 逢整即發:劈空透掌,點起點落。

視頻09

正宗楊氏太極拳91式

視頻10

企業家年會太極展示

視頻11

楊氏太極拳第四層間架

視頻12

 傳統楊氏太極拳28式

正宗嫡傳太極拳內涵功夫與外界所傳差異 
太極拳是功夫,無論哪家哪派一如。以本門楊氏太極為例,完整太極拳暗涵九門功夫,入門為功不入門為架。即:陰陽門、中和門、氣機門、心地門、勁法門、渦旋門、耦系門、神意門和空門等涵蓋九大門太極功夫。比如,入太極“系門”后太極拳的意、松、守放和太極的極大極小等問題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 
本門太極功夫練習層階祕要 
練習太極拳分五大階段, 階段是招朮,第二~第四階段是功力,第五階段是道修這五階段各自又有不同的練習要求和重點,功夫到了一定階段在這個階段的是,在另一個階段可能就是非了。如: 階級的中規中矩與第五階級的心死神活空寂無物不可同日而語。太極拳是空中有妙,無極生太極,無極即空生,太極即妙有。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真意非真意乃名意。一法不生,大智生,大智大意生萬法大道之太極。俗話說入門需口授,自練易偏頗。 
太極精髓意用 
活潑于腰,靈機于頂;神通于背,流行于氣;行之於腿,蹬之於足;運之於掌,通之於指;斂之於髓,達之於神;凝之於耳,息之於鼻;呼之於口,縱之於膝;渾靈于身,全身發之於毛。

師祕傳曰:太極行功法,在調陰陽。合神氣止,心於臍下,乃曰:凝神斂神入氣穴,使陰陽交感,渾然一氣。夫太極拳者,靜而始動,動而至靜,動靜相因,連而不斷。神形互依,意氣相聚拳未到,而意先到。拳不到,而意亦到。上下相隨,內外相合。虛實分明,用意不用力。乃拳功之要,學者不二法門也。   太極乃一體之朮。無功招法皆空,無招法功無以為用。招不熟無以為巧,功不到無以為好,身心不合無以為妙,機不知無以為奧。明理、人行、合道,拳之本力也。

太極拳的“在意不在力”
        太極拳發力,似乎要我們先將肌肉全部放鬆,用意念去引導。實際上用意是一個產生“點火”的過程,我們練就“身備五弓”,就必須要懂得如何去“開弓”,這是關鍵,但肌肉用力又會阻礙關節縫隙的撐開,使大觔無法撐拔,所以就得用意識去協調。在肌肉不參與工作的情況下,使關節能夠撐拔,大觔能夠產生“勁”。因此變主動用力為被動用力,借助自身腰胯的扭矩力,達到“開弓”的目的。


        拳譜中有“肚中錘”一說,或者稱“拳從肚出”,“腿從肚出”。從字面意義很難理解,分析實質,其實就是由肢節帶動內臟,再由內臟帶動身體的運動打擊。練習時要做到“三提”:“肛門提、腎中提、內臟提”,拳要由肚中出,仿佛手上一根線牽着“內臟”,向斜上方牽引而出。訓練久了,手一前帶,整個人自然前竄。 結合“消息全憑後腿蹬”的勁意,內臟先提后墜,瞬間砸至后支撐腿,會產生如皮球般的反彈勁力,將人整體彈出!

 練習太極拳六字箴言

學好太極拳,練好太極拳,並非無門可入,而是有徑可循,此門徑可用六宇來表述,簡稱練拳六字真訣。是哪六個字呢?即“解、斬、斷、贊、定、慧”。

解:從三豐真入的《太極拳經、王宗岳《太極拳論》入手,正確解讀,先求理通,乘理悟入,再求事達。

斬:理不通,事不達,事理不相貫通,則內心朦懂,外形妄動,此時須舉慧劍,斬賊手,斷賊腳,才能徹底捨己。

斷: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心若不強名,妄情從何起? 賊心不剪斷,妄根永遠在。賊心一剪斷,真心即體露。

贊:只有真心讚美對方的人,才不會固執己見,才能棄妄歸真。

定:不舍不取,取而不茂,即是真舍;舍而常用,便成妙有。勝負不關乎心,榮辱與我何涉。在激烈的搏擊中,置生死於度外,在風雨飄搖的人生中,弘法度人之心不滅。

慧:清靜為體,妙有為用。妙有即智慧,清靜即中定。智慧是中定之因,中定是智慧之果。智慧不依,中定顯現;中定不求,即生智慧。度人不違緣,即是智慧,隨緣而度人,即為中定。定中發慧,可以知天命,可以了生死。

 

神祕的楊澄甫太極拳91

如果有種太極拳打1、2遍后就會感覺渾身上下無比的輕鬆和愉快,有骨肉分離的松沉,又有從骨髓里發出暖洋洋的快感,精神狀態頓時超好!(這種楊澄甫太極拳91式獨特內涵,得法就是得寶。用來養生其妙自不待言,用於技擊厚積薄發。這就是真傳的楊家傳統太極拳直觀效果)。
楊氏太極拳最初之所以能從皇宮里走出來,並能迅速在民間傳播開來。還有一個隱祕的原因:其拳架就象一付付宮廷祕方組成的套路,這是近年深入發掘楊氏太極文化所發現的一種奇特現象。
比如,一套楊氏傳統91式太極拳可以拆分成許多小套路,每個小套路有若干招式可以針對治療不同的身體疾患而編排,從而形成了“驗方和靈方"神祕的效果。所以,經常練習者功效顯著!
其實,古人傳下來的傳統太極拳是我們人人可以攜帶的“宮廷祕方”只是我們不太了解,資源“浪費”現象嚴重。諸如:拳譜就是藥方招式就是一味味藥名每種藥的劑量就是那些必要的重複動作藥的品質就是師傅們教的動作規範,藥引子就是師傅練拳時的導引,等等不一而足!
人體有了這個便攜式“宮廷祕方”,你還總跑醫院做什麼?一天堅持一兩次太極拳鍛鍊,健康不就是你的了嘛!?何況,太極拳本身就是一種典雅高貴的健身運動!但是:重養能壽,重打能傷。養生為本質,技擊為輔樂趣!

 

楊氏太極拳 特點是:

樁架合一(可以當太極樁功來練習);

內涵外斂(寓意暗藏,不用不發力);

動靜即是剛柔(動而緩和氣為剛,靜而凝意形為柔。陰陽相依,自然互根。因此,纔有一動一靜即太極之說)。

 

各家太極拳養生性與技擊性哪種更好:
真正的太極拳至少要同時具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不使勁(小力勝大力,四兩撥千斤),二是採用掤、履、擠、按;采、挒、肘、靠,進、退、顧、盼、定等太極拳十三法運用的拳朮。

有人把太極拳賦予了過高的期望並當做技擊的主要工具來練習,對此,我們認為您找錯了拳種,太極拳只是追求不敗的防身功夫(當然,練到天人合一階段除外),如果主打技擊還是外家拳來的更直接有效,比如,少林、詠春、南拳、擒拿、摔跤、散手等。以上無論哪種都比太極拳見效快,攻擊性更強。何必苦學太極拳,漫長而學不所致呢!

當然有人為了增強太極拳的技擊效果在太極拳里加入一些外家拳的東西,作為武朮這本無可厚非,但應該正視的是這對太極養生有可能造成一定損害,滋生一些運動病,比如:膝蓋磨損病變,打拳動作太過、太激烈老年後癱瘓、坐輪椅者屢見不鮮。尤其是青少年正值身體發育之機,打拳姿勢過低,長期下蹲腿部承重過久或過多發力踢打等,都有可能造成局部發育不平衡等,如一些職業運動員病在這方面早就有警示。 

如今,我們練習太極拳首先是要健康,其次是要防身護身技擊之樂趣。
至於哪種太極拳技擊性更好應該說都好,關鍵是看你喜歡哪種風格,只是有的張揚,有的含蓄罷了。哪種拳你學到深處,學到真東西,其技擊性都不錯。因此有曆史上的“楊 ”,以及“功夫再高也高不過孫祿堂”之說了。

那麼哪種太極拳養生性更好呢?應該說不是太極拳的八段錦、易觔經、導引朮、甚至是太極樁等養生性更好,它們在鍛鍊時的要求是其養生特點所決定的。儘管如此,他們也都只是太極拳養生的部分內容,沒有太極拳鍛鍊的全面和深入。它們共同的特點是:松靜自然、舒展大方,柔和緩慢,虛實分明,圓活連貫,速度均勻,上下相隨,四肢鍛鍊均勻,形架高低自調,精神貫注,呼吸隨緩。在養生方面無疑楊氏太極拳更接近,其養生性也更好些。

 

 太極拳吞天之氣,接地之力:

以脊柱為主動、以手腳為從動,上下一貫,氣力整身,此為行拳祕籍。重下輕上,在於腳的用法。

腳“沉”是順應地心引力,腳“提”是利用地面的反作用力。沉與提應趁着拳勢的蓄髮變化而轉換,為之陰陽虛實交變。發勢多為落沉,腳掌植地生根,利於打擊對手,用的是地球吸引力;蓄勢時為旋提,身體輕盈靈活,便於動作轉換,用的是地球的反作用力。

這樣,依靠身體的虛實變化透過腳掌來順應地球的引力和反彈力,將地球的勢能轉化為行拳的動力。——謂之,善用自身重力和反彈力來行拳,找到 身體“如水載舟行”的沉浮感,纔算進了太極之門。

腳,過襠上與身合,隨着拳勢的蓄髮開合而含送張弛:蓄勢時脊柱隨着吸氣微微后弓,稱為“吞身”;發勢時脊柱隨着呼氣微微前馳,稱為“吐身”。行拳時脊柱隨着拳勢開合變化和拳勢呼吸呈現出節律性的張弛, 謂太極拳開合鼓盪之動力源源也。

 

楊家太極拳使用法(祕訣)

    擎:有將重物用力徐徐舉起的意思,謂之擎。雙手上舉如合太極,這時候,兩眼向上望著,兩手指尖斜著相對,兩肘向外開,往上托住,同時兩手拇、食、中三指向上翻三翻。

    引:有引進的意思。如用魚味來吸引住貓,是使對方的來去、高低、左右、上下,處處被動,完全失去主動。

    松:松是全身放鬆,而且要松淨。將自己身上九節,節節放鬆,從有形有像,鬆成無形無象。

    放:放是發勁。 “收即是放,放即是收”,以收為放,以放為收;放不離收,收不離放;兩相結合,不是單行。所謂“撒去滿身都是手”是全身完整的放,不是一手一式的放。

    敷:是用兩手微貼在敵身,即所謂“輕如鴻毛”,才能聽得對方動靜。這是在做“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的功夫。就是一般練其它拳朮的人們所說的那樣“拳打人不知”的意思。太極拳在用法上也是如此的,如用重手,已失去敷字的意義了,切記!切記!因為重手反而使敵知我,我不知人,定遭失敗而無疑。

    蓋:有“蓋世無雙”的精神,使敵受極大的威脅,是以神為主,顯非力服,更非力勝。但是能夠使敵在我身旁如鼠見貓一樣,絲毫不得動彈,即拳經上所說“神如捕鼠之貓”,是鼠被貓的神蓋住而待捕。

    對:對是指彼此互相對待的意思。如在敵我對待的時候,我能在有意無意之中,接得彼勁,彼自跌出,取得不放而放的妙用。

 吞:是吸氣,不是吐氣。 “能呼吸然後能靈活”大有氣吞山河之概,使敵時時刻刻在我控制掌握之中,不能逃脫,如鼠見貓似的。

 

太極拳正途修學過程

1.盤架子,初學者宜勻,宜緩,宜正,宜展。所謂勻者,划圈子宜圓,兩圓須成切線,兩圓相交,須通過圓心,蓋求其整齊也;所謂緩者,使所儲之內勁,漸漸達于手指梢,求其血氣舒暢也;所謂正者,全身中正安舒,重心無傾斜之弊,求其姿勢中正優美也;所謂展者,使觔肉骨節自然開展,求其合乎生理上之運動也。

 2.推手:架子盤熟功夫稍進則學推手(或日搭手,又日靠手)。推手者,敵我二人以一手或兩手靠搭,用沾、粘、連、隨四字功夫,划陰陽兩圈。其法有二:甲划圈乙隨之而走,或乙划圈甲隨之而走。甲乙兩人各划半圓圈,合成一整圓圈。然無論一整圓圈或兩半圓圈.均於此圓圈上研究搠捋擠按四字要訣。應注意者,甲乙二人,各有一重心;甲乙兩人靠手時,又于靠手之交叉點自成一重心,此第三重心點由甲乙兩人互相爭奪,得重心者勝,失重心者敗,此一定之理也。

 3.發勁與化勁:推手練習純熟,然後練習發勁與化勁。初學者,可練手上發勁,所謂合掌或日補手。功夫較深者,練習腰勁或足跟之發勁,所謂發于足根、行于手指是也。發勁宜直,化勁宜圓,化之不盡而發之不遠。初學化勁,方向宜斜。上乘功夫,則向自身化之,所謂引進落空是也,或曰“以夫子之道反製夫子”,即藉敵人之力以打敵人,藉敵人之勁以還製敵人也。然發勁、化勁,必須沾、粘、連、隨掤、捋、擠、按、采、挒、肘、靠合而運用,否則不克生效也。

太極拳崩彈勁力的產生過程:

1.觔骨與關節(撐觔拔骨,如同“弓架跟弓弦”的關係),是產生速度與勁力的前提條件。

2.內臟與橫隔膜,是構成內臟“上下提墜”的主要元素,橫隔肌帶動內臟,由於內臟間肌腱的牽引而整體運動。

3.形成“驚起驚落”的“驚勁”,瞬間驚起,帶動橫隔膜的上下顫動,引起內臟的“驚起驚落”,從而能夠 帶動整個身體的重量快速移動。

如果將上述“觔骨(勁力)、關節(崩彈)、內臟(整體)、驚顫(加速)”四要素合成一體,就能產生巨大的動能共振,如同彈簧般的崩彈勁力,如泰山壓頂般的攻擊,能象火砲一樣連續而快速轟擊。

注:橫隔膜”是介於胸腔與腹腔之間的薄膜型肌腱,可以帶動內臟上下提墜,與夾肘合肩相合,巧妙的將身體縱向力轉移至手臂上,形成了“將身體挂在手上”的效果,似乎兩肘與內臟之間有一根彈簧連接着,手起則“內提”,“內墜”則身落,實現了整體如球般的打擊!

內家拳不練肌肉,我們練的是氣血觔骨膜。練肉必拙。 所謂觔膜一體。人後天練肌肉可以增加一部分力量,是因為肌肉充血后刺激了觔的功能,但是用進廢退,一段時間不練就會衰退。言而總之的一句話,是觔生氣,氣生血,血生觔。然易觔非從抻拔而始,而是從氣血旺盛榮養開始,故形意拳初練劈崩,一氣一血,則無不明澈。 

揭祕“太極空間域制力”的奧妙
太極拳推手中,有時勢大力沉的一方一出手就落下風,“終不得力”和“處處落空”,好像空間被禁錮了一樣,身上有勁使不出, 推不動,打不着,處處被動。而被攻擊一方絲毫不受影響,不但能夠輕鬆化解,還能用松彈之力去有效反擊。使許多人莫名其妙,詭異玄奧。其實,這是太極拳得法練到深處出現的“身外身”控真現象,佛教叫“法身”,我們把這種能量稱為“太極空間域制力”。這種高質量的能量在一定範圍內,能夠干擾和制約低質量的能量體,使其心神凌亂,意氣萎縮不振,力量十不存三,與其對陣,可想而知。

我們知道,任何人從出生就具有天魂、地魂、命魂、魄四種特殊能力,它具有強大的精神和意念力能左右人的運勢和性格。根據“用進廢退”生物進化原理,我們成年人對這四種能力由於生活和歲月的蹉跎,或多或少地有些傷損,而太極拳運動巧不巧的正好彌補和充填了這四種能量的虧欠和不足。太極拳以“浩然正氣”補氣運,通過 神、意、氣合天地之能,凝練出威力無邊的“魂魄力”修身改命。比如,有的人把身體練好了,有的和善寬容大度了,還有的人運勢明顯向好的方面轉化等等,我身邊這樣的例子多不勝數。而“太極空間域制力”,也只是“魂魄力”激發出的一個功能而已,它超越思維和肉體的束縛。太極拳博大精深,潛力無限,一旦入竅神功會不斷涌現。

至於它是如何練出來的,不做過多論述,反正太極拳最本源的基礎靠的不是力量,人體有許多未知的能量需要我們去探討,練到深處出些玄功再正常不過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