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太極園地
太極傳承
太極用品
太极拳理
聯繫我們

太极拳理 

太极拳理

太极拳是修 炼头脑和心灵

發布日期 2012-10-10
1、太极拳是修炼以头脑和心灵的功夫为主,非拳脚功夫。 ­
  2、无论动静,保侍中定,否则有过或不及之虞。 ­
  3、牢记七字:中定、整体、不用力;推手时加五个字:顺方向转圈(用意顺对方来劲方向转圈),共十二字可得太极拳体用之功夫。 ­
  4、行功盘架都必须“先在心,后在身“的意动形随,更注意心意的修炼和运用。此为精髓。 ­
  5、以意导气,气运身。意到气到劲到。 ­
  6、与对手接触处,我用意收(即吸)将对方来劲引之脚下。使对方根浮起(气亦浮起)我借地反作用力把对方发出。即是“呼”,故太极拳“呼吸”非人口鼻之呼吸也。 ­
  7、太极拳的“呼吸”指蓄、发、开、合、收、放。“吸”是蓄劲过程,“呼”是发劲过程。即是周身气势的收小和放大。 ­
  8、要内动不令人知,运用内气潜行来支配形体而适应敌之变化。 ­
  9、修炼太极拳之内功精要:守住中定盘拳架,一收一放变阴阳。一动整体带旋转,切记用意不用力。 ­
  10、练太极拳一不用气,用气则滞,二不用力,用力则断,三不用法,有法即有尽(先有法后无法),则可望 境界。 ­
  11、在盘架上下苦功,然后弃舟上岸。 ­
  12、太极拳“道”是“身知”“体悟”,太极拳的根本即拳、气为足。身上不挂力。练好一阴一阳两个动作,就一通百通。 ­
  13、太极拳外练手、眼、身、步,内练神、意、气、劲。内外八个方面高度统一了,才能够达到协调完整,周身一家的要求。 ­
  14、千招易得,一劲难求。接手四稍空,一接点中求。 ­
  15、中正中的点状功夫才是太极拳的真功夫。放松是练成点状功夫的必经之路。 ­
  16、内劲达到高深境界后,阴阳相济意、形、气、力融为一体。不用走化,即用内功发人。敷、盖、对、吞的功夫即指此。 ­
  17、盘架子必须式式作到“有上必隅下,有前必隅后,有左必隅右,力起于根,发于脊、形于手,用意不用力”就能功到自然成。­
  18、身体的呼吸要和拳架的阴阳、收放、开合、蓄发高度统一,才能奏效。吸阴阳呼——切记。
   修炼方法最主要的是“虚实,开合,起落,旋转”八个字。
-------------------------
太极修心浅论

太极拳修心的过程,是去浮弃躁、修身养性,进而达到“无为无不为”的境界的过程。为什么在追求太极真谛的修炼人群中浅尝辙止、半途而废者甚多?笔者在这里就个人在教学和修炼太极拳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悟,以粗浅的文字与同道共同探讨太极修心阶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学练太极拳的初级阶段.人们往往兴致很高、趣味很浓,而且收效也较为明显。待拳架练到纯熟阶段,人们反而兴趣变淡,甚至有枯燥乏味之感。这个阶段体内的感觉时有时无,甚至很长一段时间什么体会都没有,这样往往令习者迷惑.难以坚持,容易产生灰心泄气情绪。这个阶段是决定习练者能否登堂入室的重要阶段.也是磨炼心智的关键时刻,此时若能静下心来.平心静气研拳,悉心揣摩老师所授之拳理拳法,循规蹈矩,“勿忘勿助”.日久必会有豁然贯通之感。

  在修心阶段,老师对学生学拳心态进行调整,用正确的理论进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老师可以推荐一些较有价值的阐述拳理方面的书籍供学生阅览研究.借鉴他山之石融会贯通,反复对照.逐步提高自己的太极拳认识水平,并在练拳实践中认真体悟。有道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太极拳练至纯熟后,如何调整习拳心态,从而顺利地度过乏味期呢?这个阶段习练者应该逐步提高养性功夫。太极拳修炼的宗旨是修心养性、益寿延年,太极拳的一切价值都应该从这八个字中得以体现。心性得不到滋养.如何领悟太极拳实质内涵?临敌不具备平淡从容的心态,如何克敌取胜?不能以乐观豁达的心态应对一切事物的变化,又如何得以延年益寿。

  首先,习练者对太极拳修炼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陈鑫拳论日“运用在心,此是真诀”,“身法端凝莫测,收敛精神,别无他诀,心平气和则得”.又日.“拳之大概即闻命矣,而要打不出神情,何也?日:此在平居去其欲速之心,如孟子所言,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焉。”故平素打拳,“临场先去其轻浮慌张之气,清心寡欲,平心静气,招招循规蹈矩.积久功熟,然后此中层累曲折,历尽难境,苦去甘来.妙趣横生,心中有情有景自然打出神情来。要知此皆人力所能为者,至于无心成化,是在涵养,日久优游.以俟其自至则得矣”。在练拳的整个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松其身、锁其心、定其神的要求,认真盘练拳架,力求做到松、圆、轻、柔、匀、沉、定、静,慢慢就会感觉到整个身心都融人大自然之中,浑身上下像被大气沐浴着一般,进入一种虚无 之境界.松柔之极,宁静之极,轻灵之极,舒服之极.此所谓:“沿途缠绵,静运无慌,肌肤骨节.处处开张。”拳景至此,可以观矣:练者情景交融,妙趣横生;观者称奇叫绝,心往神驰.身临其境。

  其次,要有正确的太极修炼观.把太极拳修炼当作修心立命之本,当作一项长期工程来做。王志远先生在其著作中.对“勤、恒、礼、诚”作了较为详尽的诠释,这是我们每位太极拳修炼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功从平常中得,拳从自然中来.“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休法自修”。如果我们习练太极拳之人,不能达到身心两健.何来体悟,又如何达到“腹内松净气腾然”、“气遍身躯不稍滞”的境界?这些都是从平常、自然中得来的。正如恩师和定乾先生经常说的:拳里的一些东西,是可得不可求的.一句话道出了由心知而到身知的过程.也进一步说明习练者要把拳理拳法融进拳架.一丝不苟悉心苦研,自然会水到渠成、体悟于身。不贪、不欠、不丢、不顶,勿忘勿助、松静自然,这是对练拳者心态素质的基本要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晤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

  “无念神自清,清而心意定”。心静神定才能体松、气沉、神凝,才能体现太极拳古朴凝炼的风貌。太极拳是一种性命兼修、身心兼练的拳术,故有人称太极拳为神经体操和心理训练方法,只有心志淡泊自在.才能使身心宁静致远,使健康和功夫渐人佳境。正如太极拳家孙剑云所说:“追求恬淡虚无这种心境.正是为了使我们能够做到渐修的持之以恒,并在这渐修中能淡化欲望达到静悟,悟者何?拳与道合耳.”

  太极拳的 表现形式,是精、气、神的高度协调统一下的形体运动,是以内养外、以意导气、以气运身,从而达到身心双修的一门学问:太极拳是在松静自然的状态下,静养灵根、内固精神、外示安逸的一门科学艺术。让我们在自然无为、勿忘勿助中去体验太极拳的神奇魅力吧! 吴本红






網站首頁  |  太極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