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太极园地
太极传承
太极用品
太极拳理
联系我们

太极园地 

 

太极拳原理就是:“由人(太极)以刚柔(两仪)两种劲路,用打八方(八卦)的手和跳踏五位(五行)的足来完成的一系挒动作,在格斗中必须由五行、八卦来指示,八种劲法与先天八卦图相对应,各属基性,五种步法与五行相对应,各适其理,并遵循阴阳、五行八卦(太极图)原则。归纳起来讲就是:胸怀太极、手按八卦、足踏五行”。由此可见,太极十三势不是一些固定的动作和指式,而是一些技击的法则,劲力的性质和用劲的方法,筒称技法。

为什么太极拳室外练习比室内好:

太极拳练习讲究周围自然环境元素和物场,不在大风大雾和大雨中练拳,也不在空气混浊和噪音大的地方练习太极拳。 在五行元素俱全,天、地、人空间环境俱佳的地方练习。能上采天上三宝—日月星,下采地上三宝—水火风,中采人和—精气神。由此可见,室外练拳不但出功夫快,还可以回归自然上采日月精华,中采人气和贵,下采地气灵隐。可谓太极真功妙无穷,阴阳开合松静空。彻地通天无阻碍,周身穴脉一齐通。僵力除去内功来,百病万邪尽被攻。

 

 

 太极拳说十要

 一.虚灵顶劲。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用力则项强,气血不能流通。须有虚灵自然之意,没有虚灵顶劲,则精神不能提起也。

二.含胸拨背。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气况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涌胸际,上重下轻,脚根易于浮起;拨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拨背,能拨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 也。

三.松腰。腰为一生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脚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故曰;命意源头在腰际。有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也。

四.分虚实。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 义。如全身皆坐于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皆坐于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无费力。如不能分,则岁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五.沉肩坠肘。沉肩者,肩松开下垂也。若不能松垂,两肩端起,则气随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坠肘者,肘往下松垂之意。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放人不远,近于外家之断劲矣。

六.用意不用力。太极论谈,此全是用意不用内力。练习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缚束。然后能轻灵变化旋转自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经络不闭而通,如浑身僵劲充满经络,气血停滞,转不灵,牵一发而全身动矣。若不用力而用意,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即太极论中所云:极柔软然后能坚则也。太极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棉裹铁,分量极沉。练外家拳者,用力则显,有力不用力时,则甚轻浮。可见其力乃外劲浮面之劲也,外家之力,最易引动,不足尚也。

七.上下相随。上下相随,即太极论中所云,其根在脚,发于腿, 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手动、腰动、脚动,眼神亦随之而动,方可谓之上下相随。

八.内外相合。太极所练在神,故云:神为主帅,身为躯杆,精神能提起,自然举动轻灵,架子不外虚实开合,所谓合者,不但手脚合,心意亦与之俱合。能内外合为一气,则浑然无间矣。

九.相连不断。外家拳术,其劲乃后天之拙劲,故有起有止,有续有断,旧力己尽,新力未生,此时最易为人所乘。太极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终,绵绵不断,周而复始,循环无穷。原论所谓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又日:运动如抽丝,皆言其贯穿一气矣。

十.动中求静。外家拳术,凡跳脚为能,用尽气力,故练习之后,无不喘气者。太极拳以静制动,虽动犹静,故练架子,愈漫愈好,漫则呼吸深长,气沉丹田,自无血脉喷涨之弊。

太极拳与内气的形成:   太极拳在肢体上的统一和精神上的统一。精神上的统一还包括与外界的联系。而只有达到神,形,意,气,力的高度协调统一,才能避免单双重与着相之弊。 保持全身均整,使之毫不偏倚。凡有些微不平衡即为着相,力亦破体也......

 太极文化体系中的杨氏嫡传太极拳  

        嫡传杨氏太极拳练到深处其妙无穷,并不把动作是否漂亮,是否有难度当成练拳的标准,而是主张以松稳慢匀、松散透空、松空圆满、松撑悬浮、松净化定的内在精神境界的高度和谐为使命。

松稳慢匀:松,就是从神态到动作都不能紧张;稳,就是从精神到体态都要保持平衡;慢,就是动作缓慢;匀,就是动作、姿势、呼吸都均匀。

松散透空:散是均匀的散开、混化,意识带动内外之气均匀的布满虚空;透,身体的通透度要好,没有僵直、凹凸、阻碍之处;空,是真正的身心通达。

松空圆满:空了之后才能圆、才能流通;然后,能量才能充满,生机才能显现。

松撑悬浮:意松后撑开空间,用内气充填并上下贯通一体,调脚手不丢,手丢腰肘合,浑身不挂力,气机来时能量生。搭手浑身漂浮力,如波涛水面荡小舟。

松净化定:化是混化、混融、交流、融汇之意;净是内心里没有想不开的问题,宁静祥和;定是中正,中定、中空,作用是调济阴阳使之归于平和、平衡。

以上五个途径,是修学太极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由之路。

如何拿捏太极拳   

        用力不对,不用力不对,绵而有刚对。 丢不对,顶不对,不丢不顶对。沾不对。不沾不对,不即不离对。浮不对,重不对,轻灵松沉对。胆大不对,胆小不对,胆要壮而心要细对。打人不对,不打人不对,将敌制心服对。

视频05

太极劲力训练

视频06

指掌劲力训练

视频07

太極拳對練表演套路

太极拳入门后
一般來説,練功分有為、無為和無不為三階段。有為就是指有目的地去做。無為就是在有目的去做時進入無目的、無思維、無意識的狀態。無不為就是無所不為,也就是説,可隨時隨地進出不同的空間軌道,或者説不同的世界。以上只是粗略的分法,在有為和無為中又各有不同的層次。 

嫡传杨氏太极拳的“五逢一发”

  • 逢转必沉:向左转沉左胯,向右转沉右胯,边沉边转边外撑,要贯穿始终。
  • 逢沉必领:只要是沉,必有上下的对拉拔长,上下有了,前后开,前后有了左右找,自己的身体始终是个圆球,走的也是由内而外的掤劲。所以有沉就有领,领起来再找前后和左右。没有领,找到左右也没用。
  • 逢起必落:两腿在虚实转换中,一条腿起,另一条腿必落,不是脚的起落,而是胯的感觉。怎么找,就是要端平两胯。比如云手,一条腿起的时候,另一条腿的胯根要下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身高没有起伏,身高不起伏,胯才能守住,不然起落之间容易漂浮。逢起必落就是在起落之间找平衡和稳定。
  • 逢定必合:是指在所有的定势快到位的时候,要向下松沉合胯,同时肩胯相合。肩一松,尾闾一收,就感觉有东西把丹田充实满了。身体重量松沉下去要到两脚脚跟,不要到脚掌,任何动作都是如此。
  • 逢合必整:气敛入骨,全身无丝毫散乱之力,全身整如球。
  • 逢整即发:劈空透掌,点起点落。

视频09

正宗杨氏太极拳91式

视频10

企业家年会太极展示

视频11

杨氏太极拳第四层间架

视频12

 传统杨氏太极拳28式

正宗嫡传太极拳內涵功夫与外界所传差异 
太极拳是功夫,无论哪家哪派一如。以本门杨氏太极为例,完整太极拳暗涵九门功夫,入门为功不入门为架。即:阴阳门、中和门、气机门、心地门、劲法门、涡旋门、耦系门、神意门和空门等涵盖九大门太极功夫。比如,入太极“系门”后太极拳的意、松、守放和太极的极大极小等问题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本门太极功夫练习层阶秘要 
练习太极拳分五大阶段, 阶段是招术,第二~第四阶段是功力,第五阶段是道修这五阶段各自又有不同的练习要求和重点,功夫到了一定阶段在这个阶段的是,在另一个阶段可能就是非了。如: 阶级的中规中矩与第五阶级的心死神活空寂无物不可同日而语。太极拳是空中有妙,无极生太极,无极即空生,太极即妙有。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真意非真意乃名意。一法不生,大智生,大智大意生万法大道之太极。俗话说入门需口授,自练易偏颇。 
太极精髓意用 
活泼于腰,灵机于顶;神通于背,流行于气;行之于腿,蹬之于足;运之于掌,通之于指;敛之于髓,达之于神;凝之于耳,息之于鼻;呼之于口,纵之于膝;浑灵于身,全身发之于毛。

师秘传曰:太极行功法,在调阴阳。合神气止,心於脐下,乃曰:凝神敛神入气穴,使阴阳交感,浑然一气。夫太极拳者,静而始动,动而至静,动静相因,连而不断。神形互依,意气相聚拳未到,而意先到。拳不到,而意亦到。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虚实分明,用意不用力。乃拳功之要,学者不二法门也。   太极乃一体之术。无功招法皆空,无招法功无以为用。招不熟无以为巧,功不到无以为好,身心不合无以为妙,机不知无以为奥。明理、人行、合道,拳之本力也。

太极拳的“在意不在力”
        太极拳发力,似乎要我们先将肌肉全部放松,用意念去引导。实际上用意是一个产生“点火”的过程,我们练就“身备五弓”,就必须要懂得如何去“开弓”,这是关键,但肌肉用力又会阻碍关节缝隙的撑开,使大筋无法撑拔,所以就得用意识去协调。在肌肉不参与工作的情况下,使关节能够撑拔,大筋能够产生“劲”。因此变主动用力为被动用力,借助自身腰胯的扭矩力,达到“开弓”的目的。


        拳谱中有“肚中锤”一说,或者称“拳从肚出”,“腿从肚出”。从字面意义很难理解,分析实质,其实就是由肢节带动内脏,再由内脏带动身体的运动打击。练习时要做到“三提”:“肛门提、肾中提、内脏提”,拳要由肚中出,仿佛手上一根线牵着“内脏”,向斜上方牵引而出。训练久了,手一前带,整个人自然前窜。 结合“消息全凭后腿蹬”的劲意,内脏先提后坠,瞬间砸至后支撑腿,会产生如皮球般的反弹劲力,将人整体弹出!

 练习太极拳六字箴言

学好太极拳,练好太极拳,并非无门可入,而是有径可循,此门径可用六宇来表述,简称练拳六字真诀。是哪六个字呢?即“解、斩、断、赞、定、慧”。

解:从三丰真入的《太极拳经、王宗岳《太极拳论》入手,正确解读,先求理通,乘理悟入,再求事达。

斩:理不通,事不达,事理不相贯通,则内心朦懂,外形妄动,此时须举慧剑,斩贼手,断贼脚,才能彻底舍己。

断: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 贼心不剪断,妄根永远在。贼心一剪断,真心即体露。

赞:只有真心赞美对方的人,才不会固执己见,才能弃妄归真。

定:不舍不取,取而不茂,即是真舍;舍而常用,便成妙有。胜负不关乎心,荣辱与我何涉。在激烈的搏击中,置生死于度外,在风雨飘摇的人生中,弘法度人之心不灭。

慧:清静为体,妙有为用。妙有即智慧,清静即中定。智慧是中定之因,中定是智慧之果。智慧不依,中定显现;中定不求,即生智慧。度人不违缘,即是智慧,随缘而度人,即为中定。定中发慧,可以知天命,可以了生死。

 

神祕的楊澄甫太極拳91

如果有種太極拳打1、2遍后就會感覺渾身上下無比的輕鬆和愉快,有骨肉分離的松沉,又有從骨髓里發出暖洋洋的快感,精神狀態頓時超好!(這種楊澄甫太極拳91式獨特內涵,得法就是得寶。用來養生其妙自不待言,用於技擊厚積薄發。這就是真傳的楊家傳統太極拳直觀效果)。
楊氏太極拳最初之所以能從皇宮里走出來,並能迅速在民間傳播開來。還有一個隱祕的原因:其拳架就象一付付宮廷祕方組成的套路,這是近年深入發掘楊氏太極文化所發現的一種奇特現象。
比如,一套楊氏傳統91式太極拳可以拆分成許多小套路,每個小套路有若干招式可以針對治療不同的身體疾患而編排,從而形成了“驗方和靈方"神祕的效果。所以,經常練習者功效顯著!
其實,古人傳下來的傳統太極拳是我們人人可以攜帶的“宮廷祕方”只是我們不太了解,資源“浪費”現象嚴重。諸如:拳譜就是藥方招式就是一味味藥名每種藥的劑量就是那些必要的重複動作藥的品質就是師傅們教的動作規範,藥引子就是師傅練拳時的導引,等等不一而足!
人體有了這個便攜式“宮廷祕方”,你還總跑醫院做什麼?一天堅持一兩次太極拳鍛鍊,健康不就是你的了嘛!?何況,太極拳本身就是一種典雅高貴的健身運動!但是:重養能壽,重打能傷。養生為本質,技擊為輔樂趣!

 

杨氏太极拳 特点是:

桩架合一(可以当太极桩功来练习);

内涵外敛(寓意暗藏,不用不发力);

动静即是刚柔(动而缓和气为刚,静而凝意形为柔。阴阳相依,自然互根。因此,才有一动一静即太极之说)。

 

各家太极拳养生性与技击性哪种更好:
真正的太极拳至少要同时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不使劲(小力胜大力,四两拨千斤),二是采用掤、履、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太极拳十三法运用的拳术。

有人把太极拳赋予了过高的期望并当做技击的主要工具来练习,对此,我们认为您找错了拳种,太极拳只是追求不败的防身功夫(当然,练到天人合一阶段除外),如果主打技击还是外家拳来的更直接有效,比如,少林、咏春、南拳、擒拿、摔跤、散手等。以上无论哪种都比太极拳见效快,攻击性更强。何必苦学太极拳,漫长而学不所致呢!

当然有人为了增强太极拳的技击效果在太极拳里加入一些外家拳的东西,作为武术这本无可厚非,但应该正视的是这对太极养生有可能造成一定损害,滋生一些运动病,比如:膝盖磨损病变,打拳动作太过、太激烈老年后瘫痪、坐轮椅者屡见不鲜。尤其是青少年正值身体发育之机,打拳姿势过低,长期下蹲腿部承重过久或过多发力踢打等,都有可能造成局部发育不平衡等,如一些职业运动员病在这方面早就有警示。 

如今,我们练习太极拳首先是要健康,其次是要防身护身技击之乐趣。
至于哪种太极拳技击性更好应该说都好,关键是看你喜欢哪种风格,只是有的张扬,有的含蓄罢了。哪种拳你学到深处,学到真东西,其技击性都不错。因此有历史上的“杨 ”,以及“功夫再高也高不过孙禄堂”之说了。

那么哪种太极拳养生性更好呢?应该说不是太极拳的八段锦、易筋经、导引术、甚至是太极桩等养生性更好,它们在锻炼时的要求是其养生特点所决定的。尽管如此,他们也都只是太极拳养生的部分内容,没有太极拳锻炼的全面和深入。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松静自然、舒展大方,柔和缓慢,虚实分明,圆活连贯,速度均匀,上下相随,四肢锻炼均匀,形架高低自调,精神贯注,呼吸随缓。在养生方面无疑杨氏太极拳更接近,其养生性也更好些。

 

 太极拳吞天之气,接地之力:

以脊柱为主动、以手脚为从动,上下一贯,气力整身,此为行拳秘籍。重下轻上,在于脚的用法。

脚“沉”是顺应地心引力,脚“提”是利用地面的反作用力。沉与提应趁着拳势的蓄发变化而转换,为之阴阳虚实交变。发势多为落沉,脚掌植地生根,利于打击对手,用的是地球吸引力;蓄势时为旋提,身体轻盈灵活,便于动作转换,用的是地球的反作用力。

这样,依靠身体的虚实变化透过脚掌来顺应地球的引力和反弹力,将地球的势能转化为行拳的动力。——谓之,善用自身重力和反弹力来行拳,找到 身体“如水载舟行”的沉浮感,才算进了太极之门。

脚,过裆上与身合,随着拳势的蓄发开合而含送张弛:蓄势时脊柱随着吸气微微后弓,称为“吞身”;发势时脊柱随着呼气微微前驰,称为“吐身”。行拳时脊柱随着拳势开合变化和拳势呼吸呈现出节律性的张弛, 谓太极拳开合鼓荡之动力源源也。

 

杨家太极拳使用法(秘诀)

    擎:有将重物用力徐徐举起的意思,谓之擎。双手上举如合太极,这时候,两眼向上望著,两手指尖斜著相对,两肘向外开,往上托住,同时两手拇、食、中三指向上翻三翻。

    引:有引进的意思。如用鱼味来吸引住猫,是使对方的来去、高低、左右、上下,处处被动,完全失去主动。

    松:松是全身放鬆,而且要松淨。将自己身上九节,节节放鬆,从有形有像,鬆成无形无象。

    放:放是发劲。 “收即是放,放即是收”,以收为放,以放为收;放不离收,收不离放;两相结合,不是单行。所谓“撒去满身都是手”是全身完整的放,不是一手一式的放。

    敷:是用两手微贴在敌身,即所谓“轻如鸿毛”,才能听得对方动静。这是在做“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的功夫。就是一般练其它拳术的人们所说的那样“拳打人不知”的意思。太极拳在用法上也是如此的,如用重手,已失去敷字的意义了,切记!切记!因为重手反而使敌知我,我不知人,定遭失败而无疑。

    盖:有“盖世无双”的精神,使敌受极大的威胁,是以神为主,显非力服,更非力胜。但是能够使敌在我身旁如鼠见猫一样,丝毫不得动弹,即拳经上所说“神如捕鼠之猫”,是鼠被猫的神盖住而待捕。

    对:对是指彼此互相对待的意思。如在敌我对待的时候,我能在有意无意之中,接得彼劲,彼自跌出,取得不放而放的妙用。

 吞:是吸气,不是吐气。 “能呼吸然后能灵活”大有气吞山河之概,使敌时时刻刻在我控制掌握之中,不能逃脱,如鼠见猫似的。

 

太极拳正途修学过程

1.盘架子,初学者宜匀,宜缓,宜正,宜展。所谓匀者,划圈子宜圆,两圆须成